当前位置:首页 > 护肤知识 > 正文

护肤品市场,护肤品市场分析现状

  1. 化妆品的市场范围以及市场定位?
  2. 当前化妆品市场用户人数?
  3. 新消费时代来临,化妆品行业的前路如何?

化妆品市场范围以及市场定位

以下是对化妆品市场范围的概述:

护肤市场:

这个领域的消费者通常关注产品美容护理效果,如洁面爽肤水精华液乳液面霜面膜等产品。

护肤品市场,护肤品市场分析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能性产品如防晒、淡斑、抗皱等是该市场中竞争较激烈的产品线。

彩妆市场:

彩妆市场主要为满足消费者的化妆需求,涉及口红睫毛膏眼影、腮红等产品。竞争焦点在于产品的质地持久度和色彩

护肤品市场,护肤品市场分析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外,还有香水市场,它专注于消费者的嗅觉体验,分为男性和女性香水两大细分市场。

高端化妆品市场:

这一市场专为追求高品质和奢华感的消费者设计,定位精致而高端,通常涵盖奢侈品牌的高端护肤品和彩妆产品。

护肤品市场,护肤品市场分析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众化妆品市场:

面向广大消费者群体的市场,提供性价比高的化妆品产品和多种款式选择。大众化妆品特点是以价格为卖点,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自然有机化妆品市场:

注重天然成分和无***配方,适合重视环保和健康的消费者群体。这类产品的定价较高,定位偏向高端。

职业化妆品市场:

专门针对化妆师和美容师等专业人士设计的市场,产品定位为专业使用,价格较高,消费者群体相对较小。

中国市场上,化妆品行业在过去十年内发展迅速,2020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400亿元人民币,并在2021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3%。

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化妆品消费大国,但在高端彩妆市场和国际品牌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综上所述,化妆品市场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类型和目标人群,而且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当前化妆品市场用户人数?

从2021年中国男女消费者化妆品月均消费对比数据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化妆品月均消费都在200元以上,其中化妆品月均消费500-1000元的女性消费者最多,占比为33.6%,男性占比为25.6%;其次化妆品月均消费200-500元的男女性别占***别为30.8%和30.3%。此外,也有部分消费者表示化妆品月均消费1000-1500元,男女性别占***别为16.5%和16.9%。

新消费时代来临,化妆品行业的前路如何?

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欧美及日韩大牌化妆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下,国内消费者的化妆品消费理念逐步增强,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2011-2019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31.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9.22%。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化妆品市场规模仍能保持6.83%的正向增长率,充分体现了我国化妆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梯队划分较为明显

我国化妆品市场按价格和目标消费群,可以划分为高端(奢侈)化妆品、高档化妆品、中高端化妆品、大众化妆品和极致性价比五个细分市场。五个细分市场均处于多品牌竞争状态。

高端(奢侈)化妆品市场和高档化妆品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如娇兰(Guerlain)、克里斯汀•迪奥(CD)、香奈儿(Chanel)、娇韵诗(Clarins)、兰蔻(Lancome)、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等。该类品牌主要定位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少数消费者,其利用其国际品牌优势在国内大城市的百货商场设立专柜,以树立高端品牌和高端消费的形象。

中高端市场上,外资品牌化妆品和国内经典国货品牌共同竞争,外资品牌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国货品牌也逐步向中高端市场发展。而大众化妆品被部分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分占。该类品牌主要针对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一般通过大卖场、超市以及专营店等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在电商中的布局也相对最广。

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

国际品牌在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国际品牌注重产品营销、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有保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国内化妆品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化妆品安全问题频出,也阻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基于Euromonitor的数据来看,高端市场主要由国际顶尖品牌占据,排名前三的品牌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路易威登,市占率分别为18.4%、14.4%和8.8%。高端市场中,市占率排名前十品牌的国有品牌仅有广州阿道夫和云南贝泰妮,分别排名第七和第九,市占率分别为3%和2.3%。

宝洁欧莱雅在大众化妆品品牌市场中优势明显

在大众化妆品市场,宝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为12.1%,其次是欧莱雅,占比约为8.9%。本土品牌百雀羚、珈蓝集团上海家化、和上海上美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占***别为3.9%、3.7%、2.3%和1.9%。

我国化妆品行业CR10在40%左右波动

2011-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6年CR3/5/10到达低谷,分别为22%、27.8%和38.6%。2020年CR3/5/10分别为25.6%、32.2%和42.9%。

整体来说,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市场竞争梯队划分较为明显,高端市场几乎由国际大品牌垄断,我国本土的化妆品品牌只在大众化、平民化市场中才占有一席之地。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化妆品零售额为2619亿元,去年同比增长9.6%。英敏特研究也显示,美容及个人护理用品市场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年轻女性消费者如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美容及个人护理品类上,且比上一代人要积极得多。整体看来,中国化妆品行业前景十分明朗。


虽然整体态势向好,但全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洗牌,品牌商、渠道商和零售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美妆行业的发展进程可追溯至19世纪初,经历了萌芽期、工业化起步和高速发展期。从2016年起,行业进入了融合创新期,线上红利消失,线下渗透率下降,资本并购频繁,品牌重心从产品驱动转变成围绕消费者需求探索创新。


从消费者端来看,消费分级时代,不同消费族群有不同的消费需求。

美妆消费最主要的四类人群为小镇青年、Z世代、熟龄女性和有娃一族,其中小镇青年人群基数大,他们消费升级的潜力巨大,越来越追求品质消费;Z时代在迅速崛起,未来将成为美妆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频次高,喜欢紧随流行趋势的时尚美妆产品;熟龄女性是美妆行业最值得长线投资的群体,他们的消费金额高,忠诚度高,是高价值用户;有娃一族则是最有消费力的群体,他们的需求更多样,作为家庭消费担当的她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类群体。

从产品端来看,由消费者驱动的中国化妆品产品变革正在发生。

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多元混搭”:新生代消费者对功能多样化的化妆品产品的需求尤为突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底妆产品开始带有护肤的宣称。“精简美容”:如今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小包装或是使用便捷的彩妆产品,使用便捷的产品是品牌可以发展的又一领域。“数字美容”:在如今数字化的时代,美容博主对年轻一代消费者产生了巨大影响,消费者在寻找值得购买的产品及行业秘密和小贴士。

从渠道端来看,美妆品牌正在进行新一轮渠道布局的调整

高端线品牌策略重点在于体验感和品牌建设,国际品牌在线下开设形象店、智慧门店试水新零售,本土品牌则更重视单品牌店、形象店的建设;大众线品牌更重视性价比和创新营销,国际品牌大量布局海淘、社交等平台,大众本土品牌大量铺设单品牌店,重视社交电商和粉丝经济。

综上可见,中国美妆行业前景乐观,但乐观中又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未来的美妆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从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重构品牌、产品、渠道,否则跟不上消费者脚步的你,终究会被时代的浪潮远远甩下。